close
其實那時看完時,好像沒什麼感想,直到現在我還是沒什麼頭緒(所以我現在寫這幹嘛?!),尤其在看完了焦元溥寫的書+樂評後,真是無懈可擊,沒有人可以比他寫得、探究得更深入了。
簡而言之,是一個36歲的車站設計工程師多崎作,遇到一個大他兩歲的女人沙羅,沙羅建議他回去找尋過去大學時,多崎作被高中好友集體拋棄而受傷害的真正原因,因為她在跟他相處時,總覺有個東西卡在那。
而拋棄多崎作的四個人,名字中分別都帶有顏色,個性鮮明。多崎作一一造訪他們,除了已死的白妞。而整個故事中,偏偏最懸疑最難解的就是白妞身上發生的事。但無處可解,連應最熟知狀況的黑妞也無法完全解答。
故事中間穿插了一個多崎作大學時的好友灰田,他挑起多崎作對於白妞的回憶,她當時常彈一首李斯特的巡禮之年。灰田這部分,也很懸疑,還牽扯到灰田老爸年輕時遇到的一個流浪鋼琴家。
看得出來,我對於這整個故事有難以理解偏偏又很想追究但無從得知答案的部分,感覺每個人或事件,可能都象徵或暗示,但偏偏作者不太想讓讀者輕易看出來。除了深曉李斯特巡禮之年背景和內涵的焦元溥可以。
大抵上來說還是很村上春樹風格的作品,但衝擊力、深刻性,渲染性對我來說沒有那麼強,像是關鍵的驅動力:沙羅說她跟多崎作相處時有種隔閡感,但是,在多崎作一一巡禮完好友後,我覺得那種隔閡感還是存在,不管他理解到他有多想留住沙羅,我覺得多崎作並沒有真正排解掉心中泥淖的感覺(即使他從黑妞身上得知自己並不是一個沒有顏色個性的人),他還是處於層層迷霧中。就跟我一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