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間中毒.jpg

全片在談的只有一件事:宋承憲飾演的男上校戀愛腦,愛上部下的妻子,簡直是「人間中毒」的情狀,無法呼吸、無法正常生活,沒有她不行。

感覺有點愛情烏托邦式的超現實,不管你相不相信愛情,應該都會感覺過於超現實,尤其在曖昧過程竟然是直接把心思直接告訴對方,完全沒有婚外情的避諱或掙扎,顯得相當淺薄。

如此一個淺碟式的電影,就透過床戲來增加看點,彷彿觀眾看這部電影就是等著看男女主角的好身材跟情慾蔓延。

另外比較讓我意外的是曹汝貞演的上校太太,她在這部片展現出的形象跟「寄生上流」裡的豪宅太太根本如出一轍、一模一樣啊:思想單純、直接、善良,沒有太多心機,而且算是相當可愛。例如她會跟老公落英文說Excuse me老公借我過一下。因此結局也讓人特別心疼她,因為上校完全沒有家庭觀念,即使她懷孕了也一樣,即使到死也從來沒有想過她,以及孩子。這不就是這部片超現實的地方嗎?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 在熙的男‧朋友

也許是剛好我在看莎莉‧魯尼的《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這部電影裡的主角:在熙、興秀,與莎莉‧魯尼筆下寫的,不是《正常人》的「邊緣人」,不謀而合。

在熙和興秀是大學法文系的同學,特立獨行的在熙偶然發現興秀隱藏的同志傾向,兩人開始產生交集,同為邊緣人的他們發覺對方與自己的想法和興趣都很契合,成為多年摯友。電影拍出了被視為浪女的女孩心境,她說我這種人怎麼樣,我這種人就不值得被好好對待嗎?拍出了不願承認、畏懼被知曉的同志掙扎心境,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興秀以為媽媽自殘,結果發現馬桶裡只是血紅的蔓越莓酒,而媽媽皮包裡塞著的電影票根「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暗示了媽媽也開始學會接受孩子是同志的事實。

這部電影的原型小說是《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 ,其實我本來以為是一本像是什麼雖然想死也要吃辣炒年糕類的耍廢療癒類幽默小品,但由電影來看好像不盡然,有空時再找書來看看。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 亡命機劫

這部電影改編自1971年真實發生過的一樁南韓劫機事件。

整部片滿好看的,沒有什麼冷場,也很意外的了解到一些南北韓的知識點:那年代的飛機是沒有對號入座的,劫機者將客機挾持往北韓投誠會變成民族英雄、改變人生,而面對將飛往北韓的劫機事件,南韓空軍的指示會是將飛機擊落,有所傷亡也在所不惜。

雖然好看歸好看,但看這種類愛國電影的缺點就是,無論中間怎麼吊住觀眾胃口,我還是能知曉劇情結局:飾演機師的河正宇他一定會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會有這部電影了。劇中機師將客機當作戰鬥機極限駕駛的情節,其實也是相當的公式套路化。

然最後肉身撲彈這件事竟然是真的,以及前次被劫往北韓的七位南韓人民迄今沒有返家,隨著飛機於沙灘毀損停靠的歷史照片出現,與電影的拍攝畫面互相映照、還原,讓人相當悵惘。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 窺鏡

我沒有看過原版的電影「黑暗面」,單就這部韓國電影來說。

---以下通篇大雷敘述---

宋承憲飾演晟鎮,是一名管弦樂團指揮家,樂團裡的大提琴手秀妍是他的未婚妻,而秀妍的母親則是管絃樂團的團長。秀妍家境富裕、個性奔放不羈,有天晟鎮在家中發現秀妍留下一段影片與一張紙條,說她對於兩人的關係沒有把握,從此人間蒸發。由於樂團演出在即,秀妍的後輩美珠應徵進樂團頂替秀妍的大提琴位置。

身為指揮的晟鎮不可自抑的對美珠開始蔓生情愫,兩人在家中出軌,電影在此開始產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從美珠望向鏡子,彷彿在看向什麼人時。

劇情時間跳回幾個月前,原來美珠和秀妍是同性情人關係,秀妍在國外時委託美珠協助監督裝修這間房子,並說她要與異性結婚了,美珠失望不已。個性爛漫大膽的秀妍想在婚前看看自己不在時,晟鎮是怎樣的人,就把自己鎖進衣櫃後的密室裡。密室裡暗無天日,但可以透過鏡子看到外面房間的一舉一動。但沒想到進去後就出不來了:鑰匙是錯的。

劇情時間再跳回更早以前,交代這間密室的緣由,這間房子原為美珠和秀妍的大提琴指導老師所有,密室的建造乃因老師的父親在戰後深受創傷症候群所打造。這裡可以看到,原來在學生時期美珠和秀妍就時常跑進密室裡玩,裡面有腳鍊等器材,滿足她們的性癖好。

電影畫面和色調很唯美,再加上前面的管弦樂團,賦予了視覺和聽覺的美好觀影經驗。整場無冷場,最緊張的時候就是電影裡開始展現權力所在時:下一秒誰又會被關進密室?身為善良單純的觀眾,真的讓人如坐針氈。

所謂的權力還是錢與地位,當知情的兩人因畏罪而裝聾作啞時,秀妍的母親開始展現她的影響力,她懷疑女兒失蹤很久了,用兩封簡訊,簡單調出知情者,開始露出馬腳。

權力對調就開始了,晟鎮再清楚也不過,他指揮家的位置是秀妍母親給的,沒有秀妍,他什麼都不是、這間房子也不能擁有,只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小吃攤之子。因此他拋下美珠將秀妍扶出密室。

電影的結尾讓人覺得有點變態,也有點突兀跟不可思議,但在有錢人眼中,哪有什麼是不可達到的呢。電影很殘酷的點出:階級永遠存在。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線很簡單也很易懂,但以我來看這就是一個簡單演繹「愛到卡慘死」這句話的故事,苦主是那位關姓企業家。

即便關男愛Joey(桂綸鎂飾)至深,甚至幫忙養兒子十二年,毫無保留讓他們過優渥的生活,依然換得母子的一致厭惡憎恨。然而問題就在這裡,憎恨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是個無德無良的黑道嗎?但是當一個對自己好的家人從事敗德工作時,要討厭他難道一點點一絲絲掙扎或者私心都沒有嗎,這就是整齣戲最奇怪的部分。

但是如果我們不要想這麼細,純然以電影的設定和娛樂性思維來走,就非常正常了,關男的角色純然就是一個壞人,一個反派,他就是被設定該喪盡天良、該被所有好人厭惡、還要警商勾結,最後只是不小心跟正派男主角在市區鬥毆就被逮了,原因還是他要的是Joey,只是打輸了,臨到最末還是要提醒觀眾這齣戲的核心就是「愛到卡慘死」。

再配上好萊塢式的情節:眾人只為了搶一個帳本上演器械火併、男女主角在市區開法拉利飆車,以及一見鍾情跟忠誠不渝的愛情,就完成了這個老套的故事。

此外,我不知道外國人怎麼看待這部片的語言問題,但以台灣人來看,幾乎所有角色竟然都在講英文,包括鄉下漁村的表哥、警員等等應該是操在地語言的人,真的是非常古怪出戲。但是電影《末代皇帝》也是有同樣的語言問題,清末溥儀的傳記電影卻全程講英文,但只要忽略這點,電影依舊非常精采。所以我想突兀、不合理的語言對白,可以被容忍被理解為是讓外國人能懂這部電影的內涵,這樣這部電影還是能成功。可惜台北追緝令並沒有這種內涵,我甚至不明白到底想傳達的核心為何,難道真的就是愛到卡慘死這句話嗎?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改編翻拍自西格麗德‧努涅斯的小說《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導演是電影「悄悄告訴她」的阿莫多瓦。

之前看書時就很喜歡,是我願意迴還反溯再看一次的小說,配上這位導演,我相當好奇這部小說會怎麼拍,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劇情走向的故事。

週六去看了電影之後,不意不外不期不待的結束了,稱不上喜歡,也沒有反感,可能是有點失望,只能說是我看完了、看過了。雖然看了一部不痛不癢的電影但我的心情卻是相當振奮,因為小說這個載體是必要的啊!

無論影視多發達、多抓人眼球,有些故事有些表達就是電影無法好好承托訴諸觀眾的,小說中那些讓心靈鼓振的機鋒、哲學與反思,不知道為什麼在電影裡就完全感受不到了,女作家與朋友望著雪景說出的那些語句不知道為什麼就變得很造作,毫無感動,連百分之一都無法抵達我的內心。我想在影視化時,可能還是必須做些改編,也許是必要之惡,畢竟小說和電影本身的樣子、陳述的方式就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要達到類似振幅(而且是類似,不是複製)的感動可能要從不同角度和鋪陳來切入演繹。

PS. 朋友女兒跟朋友分明就是同一個人演的,實在讓我當場大出戲。就算化妝組技術多精湛,還是可以看出是同一個人好嗎。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通篇大雷敘述]

敘述納粹時期的Stella原本夢想著當爵士女伶,卻在納粹對猶太人實施種族屠殺後生活變調,她被捕、為了自身安全與父母處境,自願當納粹的間諜。在她一生中出賣並間接迫害上百名猶太人,戰後在俄羅斯監禁十年,並受到審判。最後年老的Stella自殺兩次最終結束充滿爭議的一生。

這是我看過納粹相關的電影中最感厭惡的一部,因為主角的緣故。Stella本身就是個喧鬧、情緒大鳴大放的人,她容易被情緒左右、結婚後隨意出軌,又要在夜裡為了丈夫被納粹抓走而大聲嗷哭,惹得替他們隱藏行蹤的鄰居進來叫她小聲點。以前小時候我們看過《安妮的日記》,猶太人是無所不用極其要隱藏自己的聲響甚至盡力消滅任何的廚餘痕跡。相較之下,Stella不聽父母勸告而隨意出門,還說自己金髮碧眼看起來不像猶太人,被抓難道不是早晚的事嗎。

另外,或許是電影拍攝的Bug,Stella與父母在集中營時她在眾人都熟睡時並不小聲地三人相抱哭泣,這場的設定也很奇怪。許多場景直接變黑淡出換場,這點再搭配整體劇情來討論,重點場景不多,倒是許多這種換場來組成。我覺得這拍攝方式比較零碎,整部片就像人物時間史,原封不動未經咀嚼直接改拍,比較無聊。

Stella有時候確實是放過了自己的一些朋友,她約偶遇的樂團成員之一在電影院裡碰面,男人說:「我聽說,有個金髮間諜在到處找猶太人下手。」男人渾然未覺就是眼前這位眼神閃爍的金髮舊識女郎。這句簡直是全劇點睛之筆。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通篇大雷描述]

吸血鬼少女莎夏從小對人類的死亡只有憐憫和同理心,她倚賴家人「狩獵」、冷藏在冰箱裡的血袋長大。終於到了少女時期,殺人百般不願意的她,被迫與表姊同住學習殺人。

有天她遇到一個厭世少年亨利,他在學校被霸凌、在職場被奴役被欺負。因此他們一拍即合,亨利反正想死,願意讓莎夏對自己下手、以死求得解脫。執行前亨利前往報復幾個他受夠的人,一片混亂之下,莎夏終於開戒咬死霸凌亨利的惡霸少年。但亨利也被表姊盯上,吸血鬼不能讓來過家的人活著離開。

亨利和莎夏擬定的逃亡策略是:把亨利也變成吸血鬼(做法應該是不能完全死透)。

就這樣下一幕,亨利成為吸血鬼、陰森的表情和妝容都增添不少帥氣,他們與身為護理師的亨利媽媽達成合作協議,以人道方法收集自願欲死之人的血液。

劇情和設定充滿黑色幽默,吸血鬼偽裝隱逸在完全現代化的家庭畫面很有趣。我覺得這部片就好在其實沒有嘗試要說什麼大道理或大哲思,僅僅可能就是想表達:就算是你魯蛇厭世到不行,都可以輕易一鍵逃離,乾脆被吸血鬼咬死、或者乾脆變成吸血鬼。

這部電影就是扮演這扇窗口,讓人頭伸進去透透氣,我就是那個亨利,我終於不用再努力、積極,不用再苦苦說服自己必須向上、不用要求自己多有自制力,我就是想耍廢想變成一隻吸血鬼,這樣就好。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墓》的題材和氣氛渲染真的是我愛極了的類型,如果觸犯了民俗風水的禁忌與信仰,會招致怎樣的結果與下場,像《南巫》,身為華人我們知道那可能都是真的,就分外毛骨悚然;同時又極寫實,例如現代的巫女也是過著一般年輕女生的健身房等活動,與她披著的巫女外衣有著衝突卻又不衝突,因為這就是現實。

後半段忽然間變成愛國片,恐懼具像化的巨大殭屍也讓人出戲、恐懼感頓失,因為觀眾知道那肯定是假的。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映現在手機已經成為個人資訊及生活的中心點,任何事都可以透過手機達成,沒有手機我們立即變成生活不適者,相對地若手機被竊、被監控,這些掌握我們所有訊息的權力也就完全失落。

立基於這個設定,連續殺人犯透過監控被害人的手機,一步步控制進而殺害對方。殺人犯設定是一個變態的手機狂,他控制並利用手機、同時也諷刺手機在時代下的副作用。

整體上而言步調有點慢,除此之外是還可以的小品。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一開頭是平凡韓國小學生鬥嘴和普通的家庭生活,正當觀眾覺得聊賴時、當那個滿身酒氣的叔叔出現時,無可挽回的悲劇已開始上演。

素媛是真人真事,八歲小女孩上學途中被慘無人道的性侵害,造成一輩子的身心戕害,這部片拍攝被害人心理矛盾及家庭給予的溫情,很容易引起共感,讓人珍念起自己擁有的、後悔起自己對親人犯下的口語錯誤。對比起悲劇,我們已經過得夠好。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看電視偶遇「分手的決心」預告片許多次,卻始終沒有概念到底在講什麼。實際看了之後才發現是部很有趣的偵探懸疑片,一個老男人從山頂墜落,他年輕的妻子(湯唯)飽受家暴,嫌疑不小,但辦案的已婚警察在三言兩語間深受年輕漂亮的妻子吸引,兩人在極短時間內發展出成年人的曖昧。

導演是我極喜歡的「下女的誘惑」的導演,風格隱約有點像、卻又不一樣。警察辦案過程彷彿在嫌疑人旁邊講話的布局很有意思,回訊息的步調很妙,隱約帶著點惡趣味。分手的決心有很多細節,看完後其實有點看不太懂,尤其是後半段那個殺人案,看完了網路上的解析後才將一切細節釐清。但其實不是我沒看懂,我發現我最不懂的是原來他們兩個如此深愛,我怎麼看不出呢?這個設定太重要了,原來這是部披著懸疑的愛情片啊。

仔細想想,我覺得可能是男主角不夠帥,他的眼睛很有趣,但沒有梁朝偉的深意,如果是換個男主角,也許我能感受到那中年人無法說清又深刻的愛情。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XcsXPZfswqUrhHSFrTzf-729x1080.jpg

其實這部片在預告片就說得差不多了,這片海灘的時間讓人快速變老。摻和一點逃出絕命鎮的意味、這些人為何被邀集至海灘?再平鋪直敘的突然揭曉背後的陰謀論,這整部電影也就說完了。

但還好有一點點新意就是快速變老這件事,但真的也就如預告片時可以想像得那麼單純,複雜不到哪裡去。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OZhg5c42BvO6Ffi5AXI-756x1080.jpg

這部片堪稱南韓版別相信任何人,我覺得設定是很雷同的沒有問題,女主角秀真嚴重受傷後醒來,所有的記憶都都忘了,只有眼前的丈夫可依賴。丈夫看似可疑卻又無破綻的可信,電梯裡她遇到小女孩、少女和施暴的少女父親,她的腦海裡浮現他們接下來的遭遇,但這些她預知的人物和場景,卻都被證實只是自己腦子受傷後的混亂和不可信。觀眾與秀真同樣一無所知,身歷其境主角所面臨的無助以及未知。

劇情反轉後再反轉,第一次的反轉相信大家都猜想得到,她的丈夫不是真的丈夫,但第二次應該都讓人料想未及。我料想未及的是,原來這是一場愛情片,片末有些安排是不合理的,人腹腸被穿刺絞殺卻還能闖進火場、大火無情卻只吞噬了男人。這些都是一般戲劇中常見的狗血設定,我個人是不太能買單的,我認為不能貼近現實的設定,就飄忽在現實上,缺少現實感,我知道這就是一場戲。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jpg

 

電影刺殺小說家改編自雙雪濤同名短篇小說,基本上,電影以相當大的忠實程度還原了小說的大部分設定,只是在往前往後的劇情中補足更多現實上的設定,來填補小說這個藝術載體專有的、可被容忍的留白,因為電影往往需要更多邏輯上的合理性,電影的陳述對象和閱讀方式亦跟小說不同,電影的目標受眾更是一般大眾、且偏於被動在這一兩小時內完全接收電影投擲過來的劇情。

刺殺小說家的故事結構、原著小說的鋪陳,其實就是虛擬和現實的互相對照、互為因果。失去女兒的父親,發現小說家寫的名為「心臟」的小說中,十二歲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也叫小橘子,從那刻起他被雇用暗殺對方的念頭就已經被動搖,並且天馬行空提供想法讓小說家能讓故事繼續下去。「我向著自己的方向一直走過去,不管煙囪上的烏鴉是不是在看我。」這就是〈刺殺小說家〉小說中父親最後出現的身影。

電影加強了殺人的動機、加深了現實和小說中互相影響的因果,小說家路空文深深受到這幾日現實中的影響來寫就劇情,現實中似乎也被小說的結局改變,電影的結尾暗示,父親可能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兒。除此之外,奇幻的打鬥和特效是相當在線的,可謂是爽片,即便不怎麼想思考劇情深度的人,也可以從畫面中得到樂趣,這是電影加分之處。

但也因為話語和設定補足得過頭、過多,顯得有點荒謬和俗套,畢竟這是商業大片,不是藝術電影類別。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px-The_Story_of_Southern_Islet_movie_poster.jpg

 

馬來西亞的吉打,是一個與泰國交界的地方,知名的象嶼山坐落在稻田中,風景秀麗、步調緩慢。

家庭的男主人阿昌某日因鄰居嫌隙疑被暹羅媽媽下降頭,一病不起。平日不信拿督公(類似土地公的地主神)的妻子阿燕,堅強度日卻也毫無辦法,最後不得不求神問巫。

人、(山)神、巫(降頭)的界線就跟地方一樣模糊渾沌,曖昧難清。看似鄉野奇談的劇情推展,卻是導演張吉安的真實童年。

短短的電影大量空白卻豐沛,處處充滿當地巫族文化、馬來多元信仰(田伯公、山神珂娘、佛教)、招魂儀式、文化傳承如皮影戲等;同時也傳遞馬來西亞及邊界,族群認同的議題。

讓久未出國的我們,也能看到世界的多元。

 

了解更多:

關鍵評論:《南巫》導演張吉安:巫術與神話的日常,宛如侯孝賢以鬼片包裹「童年往事」|陳偉智

2020金馬影展 │ 顛覆降頭電影的當代影像敘事——《南巫》導演張吉安訪問| 陳沛妤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jpg

堪稱「小品」的科幻電影,未來地球上的某些人類已經移民至新星球落地生根,這個星球很特別,只要降落,男人所思所想就會變成噪音讓旁人聽到。但女人不會。

片中以青少年陶德為視角,他從未看過女人,直到一天一艘太空船降落,倖存者是一個女孩。為了救女孩不被族人迫害,他走出舒適圈、到達其他部落遠支(Far Branch)、並發現原來我族沒有女人的真相、被殘殺的可能其實是本地星球的族群。

男人所思所想均化為噪音的設定很有趣,觀影的同時的確感受到很嘈雜(Noisy),建構此設定上的劇情發展有些地方卻顯得不合邏輯,可能是要拍續集後補齊說明;莫名其妙、極其若無其事就結束的結尾也很像是要拍續集再說。

當作小品看的科幻片即可,有點不痛不癢,看完也沒有太多感想。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lm_20210119017.jpg

時間點在2031的台北市,空氣霧霾深重,豪宅一起企業家凶殺命案,罹癌的檢察官梁文超與警察妻子阿爆偵辦揭開的緝捕推理故事。

前半部宗教性、鬼魂氣氛強烈,「殺身祭奠、以魂易魂」,看到紅衣小女孩的風格影子;後半真相則是科幻性的醫學高端進展,所以為何時間點會拉到2031年,道具、設定和拍攝手法屢屢可見黑鏡的影子。經由腦部意識的灌輸竄改,帶出更驚人的內幕,這個設定類似於「逃出絕命鎮」。

不斷翻轉的情節發展中,亮點在於梁文超、阿爆的愛情,無論如何想要留下對方、職業道德衝突之間的心理掙扎。

最後的反轉也許有人覺得是為反轉而反轉,但我有一個推論你聽聽看,梁文超是一個剛正不阿、不容許任何真相被掩蓋、真兇逃掉法律制裁的檢察官,所以當他知道自己錯起訴了死者十八歲的兒子,他無論如何不能坐視此冤獄,但王世聰是不可能認罪的,何況王世聰握有阿爆於私而隱瞞真相的把柄,梁文超必須保護阿爆。所以他寧可讓自己替置於李燕的身軀認罪,讓王世聰真正的死亡,他假裝是唐文貞的靈魂轉頭對兒子微微地笑,鼓勵他。雖然他處罰了自己,真正身陷囹圄的是自己,為了正義他在所不辭。

很值得一看的電影,張震的演技突出,如果有機會再看,也可觀察李燕在不同靈魂下的演技細節。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開頭略微諷刺了現代人對手機app的依賴、以及我們如何不明究理就貢獻個人資料並隨意又懶散的直接按接受的群體習慣。

一個可以預知個人死期的app,就如此快速散播開來。而且還是真的死期。
電影從頭到尾充斥著Jump Scare,目的就是要把觀眾嚇得半死而已。

<雷>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
這個一點都不科技的百年職業,成了肯德基在印度的合作對象,印度特殊的送便當文化風貌和產業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引發對電影美味情書(the lunchbox)的好奇。

Ila是個受丈夫冷落的妻子,她費盡心神為丈夫做好吃的便當,卻因緣際會送到了Saajan的手上。寂寞的兩人帶著好奇、分享彼此的視野和世界,每天一張張便當裡的紙條,牽引出人生的另一種可能。Ila逐漸不再繞著丈夫為世界中心轉,Saajan也敞開心胸,不再拒人於千里之外。

而他們之間的鴻溝在拉扯衡量之後,是否如觀眾所願......則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空間。這部電影講文化、講愛、也講自覺、講追尋,細膩而溫婉。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