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就想去看「看見台灣」了,但缺少一種推動力,把名為忙碌的藉口一腳踢開的火力;週六搭高鐵時看到11月的高鐵刊物T-Life介紹齊柏林和看見台灣(爆了不少圖片雷XD),當下的想法是:我若有錢去看其他商業片,卻不去看「看見台灣」,我是不會原諒自己的。遂禮拜一馬上前腳後腳的趕去看了。
一開始以空拍台灣各地,壯麗的揭幕,有熟悉的地方、也有不瞭解的,但都是令人驚詫的美麗,不斷在想,這是哪裡?這麼漂亮。續曲則緩緩揭露人民對山對海的索求,工業化對環境的污染,當看到山頭如一塊破抹布般到處補丁時,當看到新竹引以為傲的科學園區卻以一種高耗電的姿態呈現在控訴面時,當看到蘇花公路和祝山車站腳下的真面目時,心裡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緩緩擊打著,一下又一下。最後曲終,以人民的面孔、和疼惜土地的子民作為緩解藥錠,告訴我們仍有力量去改變。
看見台灣從一個高處的視角,點出渺小的人類看不見、或者裝作沒看見的種種問題;看見台灣丟出了文明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衝突,但沒有也無法提出答案。這部紀錄片是一個美麗的逗號,因為台灣的美麗仍會繼續,這只是過程中的記錄之一;也是驚嘆號和,一個問號。
電影板有幾篇關於看見台灣的負雷,其實大部分我都滿同意的,哈。但我認為那是以比較深層的思考去審視這部電影所觸及的標的,我則寧願膚淺些,不去思考那些,只反躬自省我可以做哪些事、或我能支持哪些環保議題,因為每個人對環保能貢獻的能力、為了環保對生活的讓步也不會一致(抱歉我就是一個非常獨善其身的人沒錯)。
我認為看見台灣的重點和要旨不在於哪些族群或哪些人做錯了、或以後大家不吃高山高麗菜、不喝高山茶就能解決問題了嗎,重點是環保、保護疼惜這塊土地,能被多一點人看見環保的重要,也就達到了本來的目的,而過程的手法,例如空拍、拍了什麼,其實只是一種方法,若達到了目的,方法為何,Why so serious?
- Nov 12 Tue 2013 01:31
[電影] 看見台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