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Kindle Paperwhite在不知道何時,下方顯示閱讀進度百分比的標記就消失了。我在主選單裡查找了很久,甚至亞馬遜官方解答都沒能解決我的疑惑。
原來是藏在設定字體行距的Aa選項裡:
點選「閱讀進度」
終於顯現了啊。
我的Kindle Paperwhite在不知道何時,下方顯示閱讀進度百分比的標記就消失了。我在主選單裡查找了很久,甚至亞馬遜官方解答都沒能解決我的疑惑。
原來是藏在設定字體行距的Aa選項裡:
點選「閱讀進度」
終於顯現了啊。
《解憂雜貨店》和《白夜行》有著截然不同的內容與風格,前者溫馨奇異,後者步步為營、有著濃厚的推理氛圍,但其實手法是類似的,像是拼圖般,在不同的人物與事件發生上演時,其中的共同點、串接點,將背後的脈絡緩緩浮現,而讀者總有著只看到冰山一角的不確知感受,更多的事實,彷彿忽明忽滅的隱現於紙張之後。
更相似一致的風格是,兩者都沒有明確的結局,戛然而止時,解憂雜貨店給予生命熱情,而白夜行維持一貫的冷酷與靜謐。
就題材來說,我更喜歡懸疑的白夜行多一點,但我還在考慮它是否算推理小說,至少提不上典型二字,因為它是在拼湊、陳述一團隱藏於表面的事實與真相,而未給予讀者太多推想與揣度的空間。
至於非常暢銷的解憂雜貨店,則其實讓我有些意外,原來是這樣溫馨、非貼近於現實的,原來大眾有喜歡這種故事,但至少沒有對到我的胃口。
這兩本書都是用電子閱讀器看的,其中的好處無非是能看得更快(促進效率、提高閱讀時間),因為攜帶方便,隨看隨讀。
其實我感覺到更多的是,就因為現代人生活於一個充斥著3C產品的環境中,閱讀行為更需要一個單純的載具來限制,這是多功能的電腦、平板或智慧型手機剛好相違背的功能與需求。
推廣「個人擔當」觀念的洗腦勵志書籍,背後相同的運作邏輯,是在讀者內心激起激昂向上的鬥志,工作上遇到的不順遂也能被這種觀念暫時撫平並慰解......。其實能富含這種責任感來做事的人,往往都是個人特質,以一貫的工作態度對待人生,反之沒有這種當責態度的人,即便把這本書看了一百次,他也不會產生任何個人擔當的蛛絲馬跡。
即使我再不屑,畢竟我還是在私人企業工作,免不了的上級甚至公司有時候就是會推行這種書籍閱讀活動,甚幸這本書很薄,從頭到尾每一個小篇章都是在傳遞「個人擔當」,重複再重複,洗腦再洗腦,最後還叫你重看一次。我想我的記性沒有這麼差,但至少它很容易讀完,這是我唯一高興的一點。
今年春節去日本京都大阪自助旅遊,本來計畫在大阪Bic Camera難波店買台灣沒有販售的amazon電子閱讀器Kindle Paperwhite 2015版,但到了擠滿台灣遊客的現場,已限購一人一台卻仍然缺貨中。
↑左邊是Kindle,解析度沒有到paperwhite的300ppi;中間就是最多人買的paperwhite,缺貨中;右邊是最高階的Voyage,又太貴了。
↑拍一下價格。
下面是樂天的電子閱讀器。
因為要幫同事也買一台,繼續查日本哪裡還有賣Kindle,如果只是我自己的需求,可能就會放棄了,最後鎖定也在附近的電器行sofmap。
sofmap觀光客相對較少,店員也比較有耐心,我到2F問Kindle在哪,他疑惑想了一下問:paperwhite?原來paperwhite比kindle還更像是關鍵字?!
他帶我到展示位置後又帶我下去,原來是帶我去找一個會講英文的店員,Kindle實體機也就在他們櫃台後面,要直接由店員拿下來結帳。我比對了一下價格其實是跟Bic Camera是一樣的(12,800日元),馬上買了兩台,免稅,比amazon日本官網訂的價格便宜,而且店員還送我抹茶餅乾(這是重點嗎......?)。
(在Bic Camera大缺貨中的panasonic吹風機在sofmap也有看到商品可以買,sofmap真是個較少人知的好地方。)
其實我是一個很傳統的消費者/使用者,對於3C產品興趣不高,更對紙本書有種莫名其妙的偏執,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出版社大多都堅守紙本崗位,我看的中文新書都是沒有出電子書版本的,所以即使可以節省藏書空間(一台電子閱讀器可以承載上千本書)、減輕外出攜帶的重量和買書的錢,但還是因為缺少電子書來源的主因而卻步;而且,我一直認為看電子書和紙本書是不一樣的。
因為之前短暫讀過同事paperwhite裡裝的金庸《碧血劍》,當時覺得我看不太懂,大約是缺少些實體空間感。
但後來我自己在網路上找想看的電子書、裝進同事paperwhite裡嘗試後,漸漸改觀了。
1.來源問題:雖然台灣的中文新書來源較匱乏,但經典作品很多都有電子書版。並且在可想像的未來中,電子書版本應該會越來越多,時代持續在演進,只是走得快或慢。
2.檔案格式:Kindle吃mobi檔,即使找不到mobi檔,其餘ePub檔等的電子書,都可以用線上程式被轉換成mobi檔。
3.之前非常不習慣的碧血劍(那是我青少年時代的讀物啊),我後來覺察其實是橫書格式的問題。因為我有很嚴重的中文小說走直行的閱讀習慣,但只要用轉檔程式就可以改成直行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網路上轉檔程式很多,我用這個http://ebook.cdict.info/mobi/
↓休眠中,電子紙呈現靜止畫面時是完全不耗電力的,我買的是有廣告版,所以是促銷畫面:
↓看看張愛玲的《色‧戒》,解析度300ppi已經足夠文字的銳利表現:
↓哈利波特,此行去日本環球影城的霍格華茲學院,忽然想再複習一次:
電子紙跟LCD最大不同就是它不會自發光,看起來跟紙張非常近似,幾乎跟閱讀一般紙本沒有太大視覺差異,也因為如此,不會有使用其他3C產品傷害眼睛的疑慮。
↓paperwhite可以開燈光,如果環境太昏暗仍然可以進行閱讀。
↓調整字型和大小、行距或天地空白,我都是用宋體,比較容易閱讀。
↓可以跳至各章節。操作介面有簡體中文可以選,我是先選英文,往後都可以改。
↓如果是讀英文書的話,可以查單字,也可以作Note。
紙本和電子書其實是不衝突的,即使有了電子閱讀器我還是會買紙本書,在外或是較破碎的時間我就可以使用電子閱讀器,因為它功能很簡單,基本上只有用wifi連上amazon買電子書而已,比平板或手機都更能專注於閱讀上,護眼、輕巧,還很省電,只有在畫面變換時才會消耗電力。而且我發現看電子書閱讀速度會快一些,大概是減輕了些紙本所形成的偏執和完美主義吧。
另外,其實我之前是用手機裝app看電子書,像是小說迷或是iReader,但手機上可以玩的東西太多了,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而且app裡面的電子書來源更為侷限,或是排版容易亂掉,LCD螢幕持續發亮也容易使人心神不寧。
單純文字閱讀的話,還是近似紙張視覺的電子紙閱讀器能讓人更沉浸於閱讀上。
真摯樸實的靈魂,如不是生活在那樣單純而無害的環境,也不能養育維護著這樣的純粹透明。
1.新疆游牧生活的風光景致、哈薩克民族的人情描寫。
2.孤獨的美、寂靜的極致。
3.自然在人心中產生互動,心靈撼動縹緲的瞬間,以如此誠實單純的筆觸和方式記錄下來。
諷刺政治舞台並讚美文學的作品,將愛書人的心理,鉅細靡遺的用一個非普通讀者──女王來體現,顯得精細巧妙,獨具匠心:在書本之前,人人平等。
各式作家的名字、文學作品名稱透過女王的閱讀而逐一露面揭示,與英國王室真實中的人物共同交錯、呼應現實,讓人在虛實之間產生更多趣味性和共鳴。
作者是劇作家,這本小說活靈活現的展現了戲劇的影子,對話鮮明,人物個性顯著,中文的翻譯也很貼近華人所熟悉的宮廷用語。
1.「人們在生活中相遇,閒聊,討論,爭吵,卻沒有意識到大家在交談的時候其實都站在遠方,各自從一座座矗立於不同時間點的瞭望台發聲。」
2.「無意義,存在的本質。」
3.「只有從無窮的好心情的高度,你才能觀察底下的人們永恆的蠢事,因而發笑。」
我真寧願自己像書中角色人物一般的荒謬、遊戲似的生活與對話、成為沒有觀眾的演員,讓自己介意的在乎的無法忘懷的都回歸到無意義的,本質;然後我與他們各自在不同的瞭望台上發聲,也無所謂,我就是那個沒有觀眾的演員;所以我會發笑,出自真心的,而不是嘴角勉強的苦笑。
人生是不是無謂的盛宴,在此年齡、此階段,我還是無法看破,更糟的是我深深的浸淫其中,我仍以為一切是有意義的。
要了解Amazon,這本書的確是達到了鉅細靡遺的功能和使命。
但即使Amazon在成長過程中推出的種種商品和服務是如此的有趣、充滿先驅性的概念和創意,然作者(本身是一位記者)使用的闡述流程,即便有一個大致的時間軸脈絡,但章節之間,又不是全然照時間順序排列;章節本身的內容,更以一種又臭又長未經過整理的方式編纂而成。
三個大章節之間,除了時間和內容有部分重複和錯置,下的標題字眼也不太夠能使人充分理解、分辨該章節內容裡面是什麼。且話鋒未免轉得太快,第二章還在不停寫Amazon作的錯誤決策和失敗經驗,到了第三章忽然之間歌功頌德起來。
好啦,我還是得承認他寫得很細,如果想要了解Amazon和近代電子商務發展過程,還是值得一看的。
《安妮的日記》是少女在納粹屠殺猶太人期間躲藏、聽聞外界發生情況的描述日記,而《木箱上的男孩》則是當時的猶太少年,時隔多年後,以個人角度,重演二次世界大戰所遭受的迫害始末:集中營生活、受辛德勒保護、受到的種種生命威脅、到德國戰敗後的遭遇,更為清晰、直接的直指納粹的橫行與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