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姜文
這比賽德克巴萊還要好看30至50%;底蘊則是各有擅場,各有訴求,如果說賽德克巴萊是講台灣人聽得懂的抗日、原住民文化和歷史,讓子彈飛就是諷刺共產主義的風格及內在抗議;一個是正向的可歌可泣,一個是反向的黑色幽默。
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鬥志、血腥、幽默、戲劇均有,台詞也是一絕,但在當下其實我也只看得懂這些,看完後再搜詢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原來如此,原來這部電影不只如此。伏筆非常多,討論會讓看電影更有趣、更有互動,有時暗喻比說出來更有後座力。
- Nov 14 Mon 2011 01:15
[電影] 讓子彈飛
- Oct 22 Sat 2011 21:20
[電影] 賽德克‧巴萊
2011/魏德聖
1.場景和服飾看得出很考究,也不會有突兀的嶄新感。偶然看到描繪抗日戰爭的「勇士們」,一直覺得假假的,其中一點應該是服裝太新了──行軍作戰中,衣服居然像新作的。
2.有人說可以把它視為霧社事件的紀錄片,但其實跟紀錄片差很多,說是史詩片仍比較恰當。看得出導演是個會說故事的人,他很有商業片的手法和橋段。所以再怎樣都不會難看、不會沉悶。
3.許多人認為中年莫那魯道眼神很殺,很有氣勢,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到下集彩虹橋,逐漸改變了,倒是覺得,他少了原住民頭目的殺氣和張狂(他有霸氣),卻多了分喜感。鐵木‧瓦力斯在溪邊生死搏鬥,他眼前浮現的盡是青年莫那魯道的身影,我看了會害怕;但假設是中年莫那魯道揮刀向我砍來,我不會害怕。青年和中年的莫那魯道,長相、身高、身材、氣質都不太像,雖然的確應該會因年齡增長而穩重、老練,但若是如此,我想以中年莫那較深沉的個性,應該不會發動霧社事件。漢人交易所那會主動挑釁、霸氣掩不住的青年莫那魯道,感覺比較像。不過誰知道真正的莫那魯道應該是怎樣呢,一切也是我想像的。
4.片中演花岡一郎的徐詣帆未得金鐘獎,雖然我沒看過飄搖的竹林,但也替他失望。看過賽德克‧巴萊中花岡一郎的人,沒有人會不喜歡他。
5.某些特效實在太破壞氣氛了。片末他們一起走上彩虹橋,這是什麼鬼?這是什麼鬼?這到底是什麼鬼?
- Oct 10 Mon 2011 14:42
[電影] 東邪西毒終極版Ashes of Time
1994/王家衛
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畫面是平行移動的,好像膠卷,平行繞了一圈,回到那罈醉生夢死酒。光影和迷離感會讓我這種容易過於耽溺的觀眾跌入夢幻,在那些色彩光影之際,好像也忘了電影這件事。這部電影本身就是醉生夢死酒,忘了好像是武俠片,也開始迷糊,金庸是否寫過這些人物的前傳。我居然這麼想著。雖是金庸的信徒,我的確是忘了很多很多。
看這部電影,不要太過要求,畢竟他不是一部完整的小說,不如看它的光影,讚嘆一下荒謬(慕容燕/嫣日後變成獨孤求拜?!XD),看撕不掉的那頁愛情糾葛。
- Oct 10 Mon 2011 01:06
[電影] 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
2010/Mark Romanek/英、美
1.情愛: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之間的亦敵亦友、彷若手足;對異性的競爭、嫉妒;對害怕孤單的手段;湯米對來臨的愛情很無措,個性也本就沒有主見,他即使分得清自己喜歡誰,卻也無法拒絕主動牽手的那位,也不會主動嘗試能有所改變。
2.複製人:科技的無情,人類在滿足自己需求時,有無視生命和靈魂的可能性。他們無疑是有靈魂的,但人類社會正是害怕他們的靈魂,於是把他們囚禁在無害無險惡的環境,即使長大了也不會有解套的力量。就好像刻意保護得很好的溫室花朵,不會有能力做什麼,需要仰賴別人而活。露絲做第三次移植,那群好像沒有溫度的醫生,把器官取出後,連身體無須復原、關好,便陸續離開、關閉系統;湯米最後一次的移植,他麻醉後,醫護人員馬上像對待屍體般隨意操弄,忽略了他是個人。其實真正像機器人的,其實是那些無感的人。
3.錯覺:他們在餐廳不會點餐、從電視劇裡學戀愛的方式、不知道性慾是正常的,好像給了他們真的是複製人、不同於一般人的錯覺,但那是因為環境的緣故,而非他們的思考有限。
- Oct 09 Sun 2011 22:26
導演‧巴萊─魏德聖

2011/遠流
導演拍攝中不定期的隨筆,所以若看慣一般很有系統介紹的文學書籍,難免覺得有些雜亂無章,訴求的想法也並非很有系統的被表述。但不要求的話,算是可以很快概略了解賽德克‧巴萊拍攝、了解導演想法的書。應該是說,魏德聖不虛偽的告白,確實如此。
1.台灣電影產業:僅是缺乏一個統合性的團隊,把大家會的聚集起來,就是力量、就是專業。
2.生命:上天讓你看到這些是非善惡、生命無常,會讓你很痛苦,但為什麼只有你看得到?看到了是不是能提醒自己什麼,認真什麼?這應該就是生命的深度。
- Feb 09 Tue 2010 16:27
[電影] 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完全沒有要給觀眾推理的思維空間,很多東西像一團雜亂的毛球,毫無頭緒,最後破案時又全部現形。但看完覺得是好看的,看電影的場所很重要,因為是進電影院看,在乎的好像是劇情式的精彩,所以我覺得好看。但回過頭來想,似乎又沒那麼值得拍手叫好。
奇摩電影 福爾摩斯簡介
- Feb 09 Tue 2010 16:22
[電影] 風聲 The Message
相當好看,懸疑片對觀眾來說,能有猜測或推理的參與感,是件很重要的事。而且最後還能激起感動和青年人的抱負(或許吧)。雖然2009金馬獎最後由李冰冰以此片獲得,但我比較推崇周迅的表現,她演什麼像什麼。不過也因為是角色的限制,李冰冰於我來說是較周迅的角色單調一些。
奇摩電影 風聲 簡介
- Feb 09 Tue 2010 16:06
伴侶度假村 Couples Retreat
預告片剪得很精采很好笑,於是我們坐在L家,懷抱著期待,但似乎期待是落空了,我們幾乎是沒有大笑出來的時刻。事實上它並不是全然走搞笑和十八禁路線,而是試圖述說一些夫妻間的相處之道和真愛。我覺得它說得滿不容易懂就是了,不具體不感動,那不如走庸俗的十八禁和搞笑路線,至少我們會笑得比較開心。
奇摩電影 伴侶度假村簡介
- Feb 04 Thu 2010 06:30
Passengers
中文片名翻得有點扭曲,落了俗套又有欺瞞之嫌,最好的狀態就是像我一樣只知道英文片名就看了,不期待畏懼,卻掩不住那隱隱的畏懼。
生與死,是不能被告知的。這部片也是不能被爆雷的,一點也不能,劇本很有意思,景色冷澀得具神秘感。這部片要告訴我們的事,每個人都知道,但往往都沒做到。
奇摩電影 Passengers 簡介
- Sep 13 Sun 2009 06:07
愛與死 徐四金
「沒人問的時候,我倒知道;一旦有人問起,而我想要對他解釋,才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奧古斯汀《懺悔錄》。引用在開頭的關於時間的幾句話貫徹了全書,不是沒有人懂愛情是什麼,太多愛過的人或許都懂,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用解構主義切確道出戀人的偏執和痛苦、不可理喻的種種現象,但愛情的談論太廣泛,徐四金大概回顧了愛情的形狀,然後挑了死亡做為愛情的印記和昇華的神秘區塊作討論,截然不同於他其他的長短篇小說作品,開始絮叨及回顧古今文學及藝術上的愛情。
這是本很薄很薄的書,當然讀完後還是不能從中明白到底愛是什麼,及愛與死之間密不可分的付出代價關聯,還可能越看越困惑,但還是可以看一看,因為我們有生之年恐怕都不能像徐四金這樣的博學,歸納出關於愛與死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