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

一樁轟動日本的女兒弒母案件,記者透過與在獄中的女兒書信往來,以及辯護律師、父親的證詞,以旁觀者述寫、並交錯母女之間緊繃裂心的種種對話,組成的記實作品。

可以看見母親長期把女兒當所有物,對她施加的各種情緒指責和壓力,女兒重考九年醫學系仍未果,她開始習慣說謊、逃家、甚至疑心任何讚美或贈與都是有條件的交換。最後終於手刃母親並在社群軟體寫下「我終於打倒怪物了。」

這本書對於親子教養、或是提醒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精神健康認知方面都能發人深省。閱讀同時也忽然間理解小時候那些行為偏差的同學,在他們說謊、逃避的行為下,可能亦是緣由於害怕被責罵被處罰,但是往往周遭的人不加以深究,仍加以辱罵、貼上壞學生的標籤,也許其實本心不壞的,從此也就無法回頭……。

一本令人深省的書。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魚獵 史邁

以靠海的鹽洋市爲背景的懸疑小說,一個女孩何器死了,她的好友余靜昏迷後甦醒卻靈魂置換,說自己是何器。由此處往後追溯青少年校園生活的階級踏踩、經濟殊異及男女抗衡的異色暴力;往前則追捕何器之死。

彷彿沒有一個孩子家庭是正常的、沒有一個孩子在愛裡成長,女孩所受的性暴力和委屈竟能為了不要影響「考大學」這個最高目標而被容忍被封住嘴。因為對所有人而言,考上大學就是翻身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整體而言是緊湊好看的,但人物視角和時間刻度在不停調動抽換下令人感覺相當紊亂,感覺像因為是在網路上連載寫就,比較缺少作為一本「長篇小說」全面的匠心佈局。

犯案者出場的方式則很粗糙,忽然之間就改變筆法全盤托出,因此也少了懸疑小說推理猜測的樂趣。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墓》的題材和氣氛渲染真的是我愛極了的類型,如果觸犯了民俗風水的禁忌與信仰,會招致怎樣的結果與下場,像《南巫》,身為華人我們知道那可能都是真的,就分外毛骨悚然;同時又極寫實,例如現代的巫女也是過著一般年輕女生的健身房等活動,與她披著的巫女外衣有著衝突卻又不衝突,因為這就是現實。

後半段忽然間變成愛國片,恐懼具像化的巨大殭屍也讓人出戲、恐懼感頓失,因為觀眾知道那肯定是假的。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為人民服務 閻連科

背景是共產黨解放軍隊裡,在部隊師長家做公務員的吳大旺,被師長夫人劉蓮勾引誘惑,以「為師長服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自欺欺人名義,兩人產生驚天動地瘋狂激烈的情愛與性事。小說表面上描述極端激昂的性愛,闡述的是兩人權力的對盪,在長官下屬間、在男女尊卑之間搖晃不定,通過性而施壓宣洩。為了自證自己的真心情意,為了與對方比較(又是比較),他們爭相砸毀家中的各種毛主席像和標語,平時看似帶著反叛意圖的毀滅性行為,卻如此輕易達到,輕易地戳破毛所塑造的神聖性。

那個「為人民服務」的木牌子,從頭到尾貫穿在小說中,成為一種表徵,是他們彼此的暗示與催化,也在結尾處讓保管了十五年的吳大旺,還給了劉蓮。

這部小說曾被南韓翻拍為電影,還原得相當清晰,小說中隱去未描述、讓吳大旺在一層雲霧裡揣度的師長返家發現後的反應,電影裡拍了,拍的是劉蓮是絕對權力的那方,我想小說裡雖然未著墨,但以吳大旺的如此好的結局來看,應該也是如此。電影的結局我已經忘了,但小說和電影都很值得一看。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禍 小田雅久仁

七篇異色短篇小說,一開始都是正常如現實的場景,然後開始不對勁,聚焦在人體的五官主題上,走向變形、走向荒誕,並且繼續沉淫在脫序荒謬的情節中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有些人會以恐怖小說來定義,但我倒不覺得任何一丁點的恐怖,因為已經太不現實,也無法揣摩到作者想吐露的核心意旨,可能是產生淫誕的氣氛和詭譎的世界觀,就是這樣了。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 吳淡如

這本書是吳淡如結合自己人生理財經驗(眾所周知她很有錢)、以及進修商學院後習得的知識,以podcast形式推出後大受歡迎,集結成文字的理財入門書。

特色是每個面向都談得不深,但至少都有談到一點,所以對於黃金該不該買?儲蓄險、失能險該買嗎?如何買第二棟投資的房子?這類的問題,理財初學者可以有概括、通盤、以及淺嚐性質的了解。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升級

 

未來人類已經可以編輯基因,但由於一次蝗蟲基因編輯的錯誤,造成全球大飢荒以及無數人的死亡,主角就是這個始作俑者科學家的兒子。他原本在基因保護局工作,卻在一場追捕意外中,發現自己的基因竟被編輯得更強了,除了記憶力超群、理解力暴增、肌耐力及專注力極佳,他還可以透過人的微小表情覺察到對方的想法和下一步動作.....。小說試圖追問和探索,在未來生活環境即將毀滅時,有什麼可以幫助人類克服我們先天的劣根性而繼續有生存的可能,是每個人升級成超級人類嗎?還是那種叫作「人性」的東西?

之前讀過作者布萊克‧克勞奇的《人生複本》、《記憶的玩物》,以及再早一點的《松林異境三部曲》,我覺得小說架構和技巧是很像的,以第一人稱為主角,通常在一個進行的事件或動作中讓讀者逐漸意會到人物所處的環境,情節會有大量的動作和緊張驚險環節,非常適合影視化。我假想如果我是第一次看作者的書,應該也會覺得這本小說很好看,但追了作者的這幾部作品下來,已經大概能預設到是在怎樣輪廓下推展的作品,驚喜感少了一點,只是看作者這次的科幻素材觸及到哪個領域。這次的生物基因編輯因為涉及非常多的專業語言,感覺出作者的用心,但其實也間接形成某些讓小說乏味的因子。

此外,小說中預測美國的某些大城市已經變成水鄉澤國、中國侵犯台灣時派出無人機轟炸大隊(但並沒有預測結果),讓讀者在閱讀小說時產生對未來現實的一點勾勒和想像。

最後一點但其實很重要,我覺得這次的翻譯算是很隨便,感覺很多以英文語法直接翻到中文的語句,讓人看了卻其實看不懂,例如「就在我把從社交媒體上對他得到的印象──演算法的最後數據點──輸入軟體時,我的電話響了。」我想這也是讓這次作品比較難以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阿拉斯加韓醫院 李昭姈

敘述一個承受「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的女子,前往阿拉斯加的一家韓醫院(應該等同於我們的中醫)尋求治療,在醫生高譚的引導協助下傾聽自己真正的聲音、也找到已遺忘的童年傷痛來源。

作者之前以電影劇本創作為主,作為她的第一本小說,這個背景也顯現在此部作品中,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像在看韓劇,感覺作者深受韓劇文化薰陶甚深,感覺得出些公式:男女主角相遇後莫名被吸引、周遭的人忽然間鍛鍊出真摯同心的友誼。景色或細節的描繪也相當簡略,幾個動作就帶過重要情節,就小說而言描繪並不深刻,無法帶讀者在心靈上前往阿拉斯加。

就小說的其他要素來討論:心靈治療或是童年創傷等,對我來說也是皮癢肉不癢,並不是很對我胃口的一本小說。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只有兩個人 金英夏

韓國作家金英夏的短篇小說集,由七篇小說構成,有與父親關係緊密又病態的女兒、有尋回走失孩子才發現是另一種考驗的父親、與有夫之婦偷情害怕被報復的害怕與僥倖、在公寓裡與老闆妻子偷情的作家、前往美國領父親骨灰卻一同領回一套合身西裝的男子、執意作為單親媽媽的職員設下謠言的陷阱、看似密室遊戲的真實密室地獄。

有些讀來相當黑暗、有些則描繪人在經歷不幸的隱微心理,很好看也易讀的短篇小說集。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期間看了〈非殺人小說〉,由劉冠廷、王淨、隋棠主演的推理懸疑劇,除了第一集略顯無聊,中間到後面都算是很好看,斷點切處充滿懸念,吸引著觀眾一集接著一集。

只是到最後三集我有點疲憊,大概受夠了女警員眼睛圓睜用力過度的演技(我就問她為何不能自然點?)、那些反轉再反轉的刻意,也不太喜歡人物的輪番出場純然詮釋著影集的功能性,兇手只有在一開始樓層人物介紹時帶到,中間完全沒有鏡頭角色,觀眾無從觀察推理,到他的戲份出場時,又忽然全盤演譯一遍,全盤託出。

結局收得讓我疑惑,可謂鼻屎般的動機,為了不造成那種汪洋般的殺意Bug,編劇特意讓兇手回頭、又烏龍地讓另一者將錯就錯,純然的刻意;另外這殺人手法我也懶得吐槽了,為何第三者只憑偷看就知道原兇手想幹什麼呢。

昨天看了得純文學獎的原作短篇小說後,恍然名字的用意,影集卻原封不動地搬去了,卻牛頭不對馬嘴,影集的內容無法詮釋〈非殺人小說〉,僅僅變成一個名字。小說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和意義。影集只擷取了最初的概念和張太太的嫌疑可能,其他都是順著公寓的設定,改編再改編、反轉再反轉。

雖然吐槽點甚多,但男主角的演技讓人印象深刻;此外作為娛樂也是合格的,但有看才有吐槽和消遣,可謂嫌劇才是看劇人,如是而已。

雪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